近日,上海首批10個區級融媒體中心集體掛牌成立。上海有望成為繼北京之后,第二個實現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全覆蓋的省級行政單位。
同步上線的首批10個區級融媒體客戶端以“新聞+政務+服務”為定位,深度融合區級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資源,將成為各區新聞資訊的集散地,并將提供區域內生活、教育、交通等便民服務,形成分眾傳播、分類覆蓋的格局。
今年4月3日,上海市委深改委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關于加強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根據上海實際情況,《實施方案》確定了上海市區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時間節點和工作目標:黃浦、徐匯、長寧、虹口、楊浦、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賢10個區在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機構整合并掛牌,推出新媒體產品;浦東、靜安、普陀、寶山、閔行、崇明6個區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機構整合并掛牌,推出新媒體產品。屆時,上海將實現區級融媒體中心全覆蓋。
上海區級融媒體中心有何亮點?
為了將區級融媒體中心打造成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10個先行探索的區將改革落細落實,為融媒體中心高效運轉謀劃路徑。
嘉定區制定了實施“1+10”工作方案,10個子方案包括機構設置、崗位選聘、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人才招聘、“中央廚房”信息化建設等,涵蓋了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各個重要環節。嘉定區在融媒體中心的基礎上,還在全區12個街鎮建立區融媒體中心服務站,將服務觸角直接延伸到基層。
長寧區融媒體中心力求科學化設置采編機構。區里將原來的報紙、電視和新媒體記者、編輯,統一轉型為“全媒體記者”和“全媒體編輯”,實行“采編分離、一崗多能、聯動互助”的業務運行模式。在機構設置方面,整合成立全媒體編輯部、全媒體運營部、全媒體輿情部,另外還設置了4個相當于“小融媒體中心”的全媒體采訪組,每組分別配備了4-5名具有文字、影像和新媒體技能的記者,并為每組配備一名組長,負責本組人員的管理、各平臺的協調和稿件初審等職責。
將創新探索人才激勵機制
奉賢區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探索人才激勵和市區兩級人才流動機制。計劃每年選派10名左右優秀記者、編輯、主持人、技術人員等分赴中央電視臺、解放日報、上海電視臺等中央和市級主流媒體跟班學習;每年選派3名以上骨干記者、編輯、主持人、技術人員等前往復旦大學等高校培訓。同時,依托市委宣傳部智庫優勢舉辦新聞宣傳專題培訓班,逐步將奉賢區融媒體中心打造成為全區宣傳干部的培訓基地。
長寧區轉變考核思路,將“考核個人”改為“考核團隊”,讓每個記者與別的組相同工種的記者對比。從融合以來的實踐情況來看,長寧向“團隊化”傾斜的考核方法,得到了一線記者的認可,現在,“組內同心協力、組與組之間你追我趕”的良性競爭局面形成。嘉定區在人才激勵上設立首席制,激發采編人員提升專業技能的熱情。
省(市)級統一技術平臺同步落地
隨著上海首批10個區級融媒體中心正式成立,10個區級融媒體客戶端、全市統一技術服務平臺也同步上線運營。
今年1月,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編制并審查的《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規范要求》正式發布,《規范要求》指出,省級技術平臺應覆蓋全省,與省域內縣級融媒體中心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協同互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可基于省級技術平臺提供的多渠道信息匯聚能力、強大的音視頻處理能力、 大數據分析能力、多渠道發布能力和新媒體開發運營能力,實現“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全媒傳播”,根據“移動優先”原則,加強傳播手段和話語方式的創新,采用融合傳播方式和多樣態融合產品,實現宣傳內容最大范圍的有效傳播,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h級融媒體中心可基于省級技術平臺,將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等與多樣化需求快捷對接與交互,建成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
去年7月,隨著海淀區融媒體中心成立,北京16個區級融媒體中心全部掛牌,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縣區級融媒體中心全覆蓋的省級行政區。
在今年6月的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北京云·融媒體”首次亮相。“北京云”是受北京市委宣傳部委托,北京市廣電局牽頭,歌華傳媒集團旗下歌華有線公司具體承建的融媒體平臺,平臺通過“1+4+17+N”的融媒體傳播矩陣,提供媒體服務、黨建服務、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增值服務。
目前,北京市部分區融媒體中心已建立自己獨立的客戶端,在“北京云”平臺上,可實現對區級客戶端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發布、統一驗收,全面打通后臺并統一管理運行。屆時通過“北京云”APP,市民可以全天候一鍵問政;有關部門可對市民關注的民生問題“強力督辦”;還可通過媒體監督提升問題解決效率。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