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以錦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名譽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公司董事長、南方日報社社長
要把媒體做大做強,不只是要推動媒體的融合轉型,而且還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深度融合。這是國家的重大決策,也是媒體自身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面對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媒體轉型大體經歷了這么幾個階段:復制—相加—疊加—偽融—融合—深融。相加、疊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經過艱難的探索之后,媒體機構認識到,只有進行融合轉型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而國家層面也力推媒體的融合轉型。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拉開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幕。
此前此后,不少媒體進行了探索,但有的并非真正融合。比如大家熟悉的“中央廚房”建設,有的做得不錯;有的就走個形式而已,以為構建起“中央廚房”就是融合了。有的媒體機構要求下屬媒體采寫的稿件都推送到中央廚房,然后內部各家媒體都到“中央廚房”去取。這能稱得上融合嗎?如果不從源頭上抓起,各媒體都到“中央廚房”抓取相同的稿件,同質化必然愈來愈突出。所以,有些“相融”其實是偽融合。
走出偽融的誤區,真正實現相融、深融,媒體轉型才能成功。深融,要創新體制機制,要抓人的融合這一關鍵環節。有一種說法深融就是“合而為一”“一次采集,多次分發”。但實施起來,也有可能走樣。
如果只是機構和人員的簡單的“合而為一”,沒有頂層的良好設計、沒有優質內容生產流程的創新方案、沒有激勵機制,“合而為一”“一次采集,多次分發”也許只能生產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共享的同質化產品。
深融,要使媒體原有的傳統產品不斷創新,又要確保新媒體創意產品層出不窮。深融,還要重視如下兩方面:
其一,構建好平臺。無法與商業平臺比拼用戶量怎么辦?建立垂直用戶群,把最需要爭取的用戶引流到自己的領域,打造自己有特色的平臺,同時也借助商業平臺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其二,尋找自身發展的路徑。不同媒體的定位、承擔的任務不同,其融合的路徑也不同。
都市報與機關報就有很大不同,比如華西都市報走的是“兒子”取代“老子”的模式。華西都市報創辦了封面新聞,自然就是封面新聞的“老子”了。由于華西都市報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封面新聞影響力越來越大,華西都市報的報社建制被取消,由封面傳媒公司領導。
然而,黨委機關報是不能像華西都市報那樣把報社的建制取消的,這是由黨報的性質及其地位、作用所決定的。南方日報社就走出自己獨特的路子。該報社的新媒體南方+已形成較大的影響力,至少在廣東范圍內得到了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機構的認可。
在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創新中,他們堅持:領導一體化,即南方日報編輯部各部門的負責人兼南方+的領導班子成員;采編人員一體化,他們既是紙媒記者,又是南方+記者;內容生產一體化,采訪時給新媒體和紙媒分別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從源頭上保證不同媒體的差異化;經營一體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捆綁經營中,可以增加附加值;業績考核一體化,無論在紙媒上發稿還是在新媒體上發稿一樣列入業績統計,與切身利益捆綁在一起,激勵員工共同推動媒體深度融合。
即便是同類的都市類媒體,其深度融合也未必走同樣的路子。比如南方都市報就沒有走華西都市報那樣的路子,他們的深融是“媒”與“智”的合而為一——發力“媒體+智庫”,打造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使媒體的融合整體往智媒縱深發展。其依然高舉“南都”紙媒長期形成的品牌影響力的旗幟,并將“南都”內容延伸到新的一翼,做到兩個兩翼齊飛:紙媒與南都音頻等新媒體共同通過傳播營造南都品牌影響力;媒體與智庫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既解決了傳播平臺影響力的問題,又找到了支撐生存發展的商業模式。
9月8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的中國廣電媒體融合發展大會上,中國傳媒大學的曾祥敏發表了題為《媒體融合縱深發展“合”的本質與“分”的策略》的論壇分享,其對南都智庫延伸媒體價值鏈的點贊,引發與會者強烈關注。
盡管各紙媒機構的做法不同,但深度融合的思路及某些做法是可以互相啟發的,借鑒與自創結合,尋找深融的新路子。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5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