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為:【觀察】廣電行業紓困 關鍵在強主體,作者:楊明品 國家廣播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最近,人社部等4部門發布《關于擴大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等問題的通知》,將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制作業等17個困難行業納入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
廣播、電視、電影和錄音制作業可統稱為廣電行業,曾經光環耀眼,現今跌入“困難行業”,馬上成了熱搜新聞。
廣電遭遇行業性困境,透露的警訊不可輕視。如何從根本上有效紓困,值得深入思考。
理性看待、高度重視廣電跌入“困難行業”盡管人社部等4部門文件透露的信息讓人一驚,實際上廣電行業近年不斷亮起紅燈。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各行各業都受沖擊,但在不同的行業影響不一,廣電行業一時遭遇重創,兩年來,尚在努力恢復。
不料2022年疫情反復來襲,既再次沖擊了影視制作業,也再次沖擊了廣電主流媒體運營的產業鏈。
這次困境主要表現在產業經營上,呈現以下特征:
一是結構性特點突出。
廣電行業的內容制作和媒體,二者都在承壓,都經營困難,癥候似乎一樣,而病因各有不同。
視聽內容制作業的困難主要是生產遇阻、供應鏈不暢,廣電媒體則是傳統業務購買方開支收縮、新業務營收少導致營收持續減少和運行困難。
另兩個結構性特點是——
其一,大企業和央媒相對好過,而小企業和地方廣電媒體困難較大。廣電行業本質上是行政和社會資源型行業,前者比后者天然擁有更強更多的行政與社會資源。
其二,地方廣電媒體大多數營收持續銳減,少數廣電媒體經營逆勢增長,這一現象暴露了更深次的問題。
二是廣電媒體患上“困難綜合癥”。
總體看,廣電媒體正在融合轉型、體系重構的關鍵時期和吃力爬坡階段,歷史包袱在身,缺錢、缺人、缺信心本已嚴重,遭此一擊,經營業務再意外縮減,財務狀況空前窘迫,困難是多方面的。
廣電媒體是重裝備、重投入和人才依賴性、創新驅動性、技術專業性很強的行業,復合型人才、激勵機制和自身經營造血能力尤為重要。
近年來,少數廣電媒體以深化改革推動媒體融合,改革逐步到位,融合切實落地,內在活力充沛,重塑競爭優勢,推動營收大幅增長;部分廣電媒體改革滯后,人才流失,創新不足,營收減少,難以支撐正常運作,工資績效發放成為撓頭問題。
此輪廣電媒體困境,“舊傷”未愈再添“新痛”,多種困難并發,生存壓力和發展壓力皆大,綜合癥特征明顯??梢灶A見,治標,實效甚微,治本,方能解難。
三是廣電行業困境事關大局,需保持高度警覺。
視聽類精神文化產品是當下百姓文化餐桌上的主糧主餐,廣電行業是視聽精神文化產品的主要供給者。
廣電媒體的困境必然傳導到新聞宣傳,視聽內容制作業的困難也會傳導到視聽文藝產品生產。因此,廣電行業的困境既有一般行業的外溢風險,也有思想文化行業潛藏的意識形態風險和輿論陣地風險。
廣電主流媒體的綜合實力決定了意識形態和輿論宣傳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沒有主流媒體的發展壯大,就不可能有輿論陣地的持續鞏固,也不可能有文藝創作的持續繁榮和公共服務的持續發展。
四是紓困政策力度和精準度有待增強。
人社部等4部門近日出臺的紓困政策覆蓋了廣電行業,少數省份的廣電局還相繼推出專項扶持政策,體現了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對廣電行業的重視和關心,這些是必要的、及時的、有用的,對于緩解一時之困很有意義。
我們注意到,浙江、江蘇、青海等省廣電局推出的紓困政策主要在放管服方面,著力通過優化服務來幫助行業脫困,顯示出這些廣電行政部門的積極作為,這些值得點贊。
廣電行業紓困,關鍵在于做強主體上述紓困舉措很有意義,但遠不能解決廣電媒體存在的問題。
廣電行業,根本在主體,主體壯則行業興,主體弱則行業衰。
天晴漏點易忽視,雨天恰是補漏時。困境可以成為鏡子,幫助我們發現哪些地方是短板、哪些地方要加強、哪些地方需改革。
當此之時,有關部門應協同相關部門加快研究出臺廣電行業紓困根本之策,將培育壯大廣電行業的事業主體、市場主體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拿出可落地、更有效的實招,在根上“澆水施肥”“除草施藥”,促進各類主體強身健體。
一是統籌推動新聞宣傳工作和媒體機構發展壯大,培強夯實新聞宣傳事業之本。
媒體機構是新聞宣傳產品的母機,母機不強,新聞宣傳工作不可能做強做優。因此,有關主管部門既要做好具體宣傳工作部署、提出工作要求,也要采取措施切實推動媒體機構的發展壯大,在夯實新聞宣傳工作基礎上下更多更大功夫。
國家廣電總局明確提出,廣電機關是政治機關,廣電工作是政治工作。
我們應從政治高度看待媒體機構的發展壯大,務必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去解決廣電機構發展面臨的問題。
抓促進主流媒體機構發展壯大,就是抓宣傳工作;抓宣傳工作,千萬不能忽視主流媒體機構建設發展。
要以主流媒體強不強,檢驗新聞宣傳工作抓得好不好。主流媒體大面積陷入困境,不符合文化強國建設要求。
困難當前,有關部門應組織開展深入調研,摸清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和主要矛盾,相關部門協同行動,靶向施策,排序解決,千萬不可對一些重要問題視而不見、避而不管,以致成為頑癥沉疴。
要避免主流媒體長期“帶病”運行,防止新聞宣傳單位體衰力弱。
二是既夯實媒體事業單位基本財政保障,又激發事業單位活力來增強財政保障投入實效。
廣電主流媒體實行事業體制,突出公益屬性,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管媒體制度決定的。
長期以來,主流媒體屬于事業單位(基層極個別主流媒體納入國企序列),事業單位分為財政全額撥款、財政差額補助、自收自支。由于各地黨政支持主流媒體的政策不一,財政支持方式也不盡相同,有的列入預算,有的采取項目資助。
但不管何種方式,主流媒體作為國家政權輿論宣傳機器,給予新聞宣傳基本經費保障是應該的、必要的。
實際上,十八大以來,國家和各省財政對廣電行業的投入總體上在逐年增加,規模也不小,但這些投入對新聞宣傳和基本內容建設的精準保障有待增強。
財政投入應更加聚焦新聞宣傳和內容建設,以專項的財政投入增強新聞事業單位的綜合實力。財政投入應該做到養事不養人,以求更大投入效益。
對新聞宣傳的財政基本保障當下既十分必要,也必須分類施策。隨著互聯網時代主流媒體業務專營權的消解,新聞宣傳業務的媒體內部財力保障已難持續,基本財政保障不可缺失,以確保新聞采編業務和隊伍“后顧無憂”,全力做強主責主業。
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媒體實現了財政經費基本保障,但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活力不足,這就涉及到事業單位深化改革問題。
媒體事業單位改革是個老生常談問題,但有些地方就是不能到位。過去常用的身份管理的用人方式、大鍋飯式的分配方式、機關化的運行方式還在慣性運行,一些地方的改革舉措只是強化了管束,而忽略了基于媒體工作特點進行松綁搞活,這些做法都不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媒體運作。
傳媒業是個競爭性很強的行業,在充滿競爭的領域,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是最重要的資源,而這“三性”聚合為內部活力,取決于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有人說,對廣電媒體機構最大的扶持,不是錢,而是幫助推動改革,改革才能出活力。換句話說,最管用的紓困政策不是解決社保緩交問題,而是有關部門協同推動主流媒體深化改革,充分激發內部活力。
同樣遭遇疫情,為什么有的廣電媒體運營收入逆勢大增、各項事業蒸蒸日上?關鍵是在當地黨委政府支持推動下不斷深化改革,實現了活力實力綜合競爭力俱增。
三是扶持行業市場主體發展,增強發展預期的確定性。
市場主體是行業的骨架和載體,沒有強大的市場主體,就沒有強大的廣電行業。主流媒體的經營業務均歸集和依托市場主體。
在近年來的媒體改革中,一些地方的廣電媒體圍繞事業產業兩手抓、兩加強,建立了事業企業雙軌設置、一體運行的體制機制,有效突破傳統體制機制的束縛,大力培育媒體市場主體,做強做優經營品牌,以市場機制運營媒體產業,這些廣電媒體抵御各類風險的能力和新聞宣傳節目創新的能力都明顯增強。
但也有許多地方的廣電媒體未能建立合格的市場主體,改革驅動力不足,只能在事業體制機制下搞運營,媒體造血機能不健全,發展越來越困難,新聞宣傳工作遭遇“能力之困”。
另一方面,在廣電行業,民營主體規模巨大,他們是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在內容制作(新聞除外)、渠道平臺和新興業態等方面越來越成為主角之一。
廣電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態是國家視聽行業繁榮發展的溫度計,它們在全球的競爭力也是我們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指標。
當前,受多種因素和疫情沖擊的影響,民營市場主體規模小、布局散、實力弱、發展難的狀況未有根本改觀。支持和促進民營市場主體發展,成為行業振興的當務之急。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等為市場主體紓困的積極舉措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健全行業法律法規體系,優化行業發展的法治環境,最大限度提高政策的預見性、確定性,合理引導預期、促進規范發展,確保管治的平穩適度,避免過松或過緊管控導致行業顛簸起伏,為壯大市場主體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破解廣電行業當前的困難挑戰,形勢十分緊迫,治標是必要的,但治本才能煥發主體的精氣神。
只有錨定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個目標,堅持黨對廣電行業的全面領導,把握行業風云冷暖,緊盯行業主體所難、所需、所盼,精準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把行業主體發展壯大作為各種政策措施的發力點,把促進優秀作品生產、鞏固擴大意識形態陣地作為各種政策措施的落腳點,才能增強紓困措施的實效長效,才能真正實現穩中求進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