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要求,國家文化專網以及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省域中心和區域中心要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
為此,《廣播電視信息》雜志社特別邀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盛志凡,作為本期“論場”主持人,就“緊抓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新機遇,為廣電網絡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同多位行業資深專家,為廣電行業貫徹落實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建言獻策,以期助力廣電行業切實推進實施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并實現自身戰略轉型升級發展,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先機。
高書生(中央宣傳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原一級巡視員、副主任)
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架構簡單地說就是“兩側四端”。“兩側”分別是供給側、需求側,“四端”分別是資源端、生產端、消費端和云端。
資源端和生產端主要包括三個領域:一是公共文化機構,包括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檔案館等;二是文化生產機構,包括電臺、電視臺、報刊社、出版社、文院團、影視公司、設計公司等;三是高校科研機構。
消費端包括線上和線下兩部分。線上分為“大屏”和“小屏”兩個方面。“大屏”主要是指電視機、戶外大屏,“小屏”主要是指手機和移動終端。線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宣傳文化系統內,包括文化館、新華書店、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旅游景區;另一個是宣傳文化系統外,包括學校、火車站、機場、購物中心、城市廣場、商業街區等。
云端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為文化數據服務中心,另一個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文化數據服務中心依托有線電視網絡而形成,文化數據服務平臺依托文化產權交易所而形成。不管是文化數據的服務中心還是服務平臺,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省域中心(平臺)、區域中心(平臺)和全國中心(平臺)。省域中心的主要任務就是把資源端、生產端、消費端連接起來,把它們貫通。
有了國家文化專網,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就可以開發一種新業務,即國家文化專網接入服務。這是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參與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一個抓手或者通道。
國家文化專網是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而形成的,不是重復建設。它的首要任務是貫通各類文化機構的數據中心,其次是搭建“數據超市”,再次是提供算力服務,最終的目的是要打造一張同消費互聯網并行的生產互聯網。
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8項重點任務環環相扣。第一項重點任務,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任務就是按照“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原則,貫通已建或在建的文化專題數據庫。
第二項重點任務,夯實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任務是貫通各類文化機構數據中心,在業務上開展國家文化專網接入服務。
第三項重點任務,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主要由文化產權交易所來承擔,交易體系內各省的有限網絡公司要做好技術服務。此外,還要跟互聯網消費平臺進行銜接,主要是由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來做。將來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一定要從過去的零售商變為批發商,分發文化數字內容。
第四項重點任務,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其包含兩項任務:一是接入國家文化專網;二是建設數字化文化生產線,這需要存儲服務和算力服務。
第五項重點任務,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主要是面向以下機構做好接入服務:宣傳文化系統內的公共文化機構、旅游景區、新華書店、影劇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宣傳系統外的學校、社區、車站、機場、購物中心、商業街區等,下一步特別是要跟教育專網進行對接,將文化數字內容傳送到學校。
第六項重點任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增加公共文化數字內容的供給能力;增強公共文化數字內容的覆蓋面,增強人民獲得感。兩者都需要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提供存儲和接入服務。
第七項重點任務,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
呂建杰(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是中央繼推動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放5G牌照之后,支持廣電網絡行業改革發展的又一重大政策紅利,將為廣電網絡轉型升級注入強大的發展動能,創造新的發展機遇。一是有利于構建差異化發展路徑。二是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廣電網絡基礎設施。三是有利于為行業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有利于形成龐大的專網接入市場。
近年來,中國廣電組織全國廣電網絡系統堅持“移動網絡優先、有線無線協同”思路,著力建設全互聯、廣電和通信技術融合的新型廣電網絡。一方面,以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為方向,加速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升級。另一方面,中國廣電深化與中國移動共建共享推進廣電5G網絡建設。
推進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著一些現實難題。一是文化大數據體系還處于培育期,消費端尚未形成規模化需求,內容供給端、生產端主體接入文化專網的意愿尚不明確,文化專網收益難以覆蓋成本的風險。二是廣電網絡行業受到IPTV、OTT等同質化沖擊,有線電視用戶、收入、利潤總體上呈現下降態勢,持續投資動能不足。因此,希望從政策層面加快推動各級宣傳文化機構、泛文化機構全面接入文化專網,擴大文化數字化內容供給能力和消費需求;同時加大對文化專網、數據中心、云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中國廣電將踐行“共建共享”原則,將文化專網建設納入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電5G建設一體化發展總體布局統籌考慮,與IP骨干網CBNet、IDC、廣電云、廣電5G等一體化推進,云網協同。具體來說,總部方面,著力推動文化專網國干部分全面貫通至各省網平臺,對接其他三大運營商和互聯網頭部企業,專網連接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區域中心與省域中心;申請參與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建設,布局廣電文化云中心節點。省網方面,推進轄區內文化大數據區域、省域中心平臺建設,做好本地區各類機構的專網接入等工作。與此同時,中國廣電將積極參與文化專網和文化大數據體系標準治理。前期,我們從實際出發,組織全行業技術力量,會同相關單位制定并頒布了國家文化專網團體技術標準,后續還將繼續參與更多標準治理工作,推動文化專網標準化建設運營。
中國廣電將著力打造線上為主、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一是強化能力平臺建設。充分發揮有線和5G協同網絡、大屏和小屏跨屏互動優勢,加快建設廣電5G視聽融合服務平臺、有線電視IP融媒體兩級播控平臺、5G頻道、5G廣播業務平臺等系統,進一步提升內容集成分發播出能力。二是強化內容資源匯聚。背靠宣傳文化系統,牢牢把握文化專網建設契機,全面融合匯聚廣播影視、網絡視聽、文物文博、新聞出版、公共文化、智慧教育、健康養老等內容資源,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打造4K/8K、沉浸式視頻、互動視頻、VR/AR/MR視頻、云游戲等高新視聽內容,未來還將探索發展中華文化元宇宙業務,全面適配電視大屏、移動小屏的個性化多樣性需求,實現數字化文化呈現多樣化、視聽沉浸化、交互人性化、服務智慧化,增強用戶視聽體驗。三是加強產業鏈合作,打造線下體驗場景。依托文化專網接入優勢,與文化館、群藝館、博物館、體育場館、學校等各類機構加強業務合作,依托覆蓋全國的場館場地以及自有營業廳資源,搭建在場數字化文化體驗場景。積極參與國家文化公園數字再現工程和數字云平臺建設,參與打造文化公園展示體驗空間。
姜龍(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強調,加快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是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抓手,要依托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形成國家文化專網以及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是宣傳文化戰線的新基建,為廣電網絡融創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明晰了思路。2020年,江蘇有線爭取到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華東區域中心的任務。目前,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已納入國家“十四五”102項重大工程,華東區域中心建設也納入江蘇省“十四五”102項重大工程。
國家文化大數據戰略打通了文化和科技兩大領域,用科技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優勢,在實現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中增強文化的創新力,培育出更多新的文化業態,使文化數字化產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廣電網絡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助力文化專網建設:一是充分發揮700MHz的廣覆蓋優勢,利用700MHz共享中頻網絡,推進5G網絡覆蓋省會、市縣和大鄉鎮,擴展國家文化專網渠道;二是以5G驅動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電5G一體化建設同步推進、同時見效,以移帶固,以固促移,提供5GNR廣播、VR/AR嵌入式體驗等多形態的新視聽服務,實現文化專網服務模式和業態創新;三是基于政務、商務、劇務、教育、醫療等特色融合應用,與電力、電商、金融、應急、交通、物流、農林等行業進行深度合作,推進區域內文化專網建設,促進廣電網絡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差異化發展。
文化數字化的核心技術是3D數字內容和3D可視化,即由一維、二維向三維沉浸式體驗深化,需要元宇宙、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眾多前沿學科與技術滲透。廣電網絡可以依托自身大屏端優勢,打造專業化子公司和服務團隊,廣泛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企業,積極探索培育文化數字化領域重點實驗室,開展裸眼3D、VR/AR、全息影像、互動體驗等數字多媒體技術在文化及數字創意產業的應用;圍繞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領域持續布局深耕,進一步提高數字科技在文化產業的應用,推動文博行業及傳統文體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展示方式由現場展示、數字展示向數字化體驗發展升級,從而實現文化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文化數字化應用場景有效落地。
我們要把握住廣電5G商用契機,加快多屏聯動、融合發展,通過有線與5G相互賦能,加快構筑“手機+電視+寬帶+語音+X”全融合業務體系,助力公共文化云線上線下場景應用開發,不斷整合資源,豐富平臺,拓展渠道,優化機制,提升用戶體驗和用戶感知。構建大屏小屏相連接、線上線下相結合、有線無線相貫通的全媒體傳播格局。
謝向陽(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按照全國統一部署,近年來,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廣電網絡公司”)緊緊抓住數字廣西建設重大契機,深入實施“壯美廣西·智慧廣電”工程,大力推進智慧廣電網絡建設,加快推進廣電5G建設,全力打造國家文化專網,夯實廣電網絡基礎設施,更好促進文化與數字化深度融合。
2017年,廣西廣電網絡公司投資建成廣西廣電大數據云計算中心。2020年1月,依托中心建設的國家文化大數據先導工程——“廣西數字網絡圖書館”平臺正式上線運行。2020年11月,廣西廣電網絡公司首批榮獲國家文化大數據東盟區域中心授牌。2021年,廣西廣電網絡公司完成國家文化大數據東盟區域中心一期項目建設,并通過專網鏈接2個國家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單位。
當前,廣西圍繞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體實踐中也碰到不少困難。由于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的建設尚無行業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文化服務供給體系的發展,需要從國家層面為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服務平臺等方面制定頂層規劃、標準體系。此外,文化數字化場景呈現也是亟待破解的難題。文化數字化場景呈現不是簡單地把線下的內容平移到線上,簡單地實現頁面化,而應該是全景化場景呈現,是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和感受,能給觀眾帶來更近的劇場感受、更大的空間體驗、更逼真的視聽享受,為觀眾帶來顛覆展陳史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
中國廣電和各省網公司要根據文化專網組網技術標準,對覆蓋全國的有線網絡進行必要的升級改造,提高網絡標準,統一對接各文化機構,以保障所有文化數字化場景均能接入國家文化專網。簡單地說,就是堅持標準先行,加強統籌規劃,構建文化生態和產業生態,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2022年,廣西廣電網絡公司委派子公司廣西廣電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參編單位,參加由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牽頭組織的《國家文化專網組網技術要求》標準編制工作,該標準已于2022年5月正式發布。目前,公司按照《國家文化專網組網技術要求》擬定國家文化專網(廣西)建設方案,計劃在2025年前分階段逐步完成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升級改造,達到國家文化專網組網的技術要求。
國家文化專網建設需要廣電網絡行業尤其是中國廣電加強全國層面的統一規劃、領導,各省級廣電網絡公司分級實施。一是發揮中國廣電的集團優勢,高效推進國家文化專網建設。二是發揮省網的積極性,利用各自的區位和資源等優勢,積極引導各類地方文化機構接入國家文化專網,打造各省網特色標桿項目并進行復制推廣。
接入國家文化專網后,可以充分利用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探索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達到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目的。一是有利于實現低成本、集約化的數字化轉型。二是有利于推動版權保護。三是有利于拓寬文化數字內容交易和分發渠道。
當前,廣電網絡行業已形成有線電視和廣電5G兩大主業領域,應以此為契機,緊密結合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發展、廣電5G放號商用等重點工作,不斷豐富視頻內容,創新內容呈現方式,打造差異化的產品服務,不斷鞏固電視大屏陣地,積極拓展移動小屏市場。特別是,利用5G網絡萬物互聯的特點,將數字化文化消費領域延伸到更廣闊的領域;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和元宇宙等前沿技術,營造出涵蓋視聽在內的多元文化產品形態,讓受眾可以在不同的場景下獲得極致體驗。同時,在文化導向和輿情管理方面也應與時俱進,主動構建健康、安全、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文化“防火墻”。
近年來,廣西廣電網絡公司就數字化文化新體驗場景建設不斷進行探索。2021年12月,《紅色傳奇》沉浸式體驗中心在廣西新媒體中心正式啟用。中心圓滿完成了自治區黨委常委班子集體學習等重要接待任務,已接待團組350多批,接待觀眾1.5萬余人次。
未來幾年,公司將堅持專業化、差異化發展道路,在供給側發力,找準群眾的文化需求,大力推進數字化文化新體驗場景建設。一是將文化機構的數字化文化資源在電視大屏、戶外大屏和移動終端進行數字化呈現,以優質的視頻、音頻、三維全景等多種形式,如建設“百城千屏”項目,引入廣西全媒體終端渠道,打造新型文化體驗場景,推進新型文化消費發展。二是建設融合各種先進技術的紅色基因數字體驗館,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感知效果和學習效果,將單一平面的空間場景體驗提升為三維視角的情景再現。三是通過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和文化體驗廳試點的建設和運營,驗證線下文化體驗消費場景的商業模式可行性,不斷積累運營經驗。
根據《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精神,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提出的8項任務中有3項與廣電網絡行業密切相關,分別是夯實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
下一步,廣電行業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要建設以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為核心的區域中心和省域中心,為文化機構提供低成本轉型升級之路。二是推動全國各級各類宣傳文化部門和單位將其數據中心接入國家文化專網,實現所有文化數據的生產加工都在國家文化專網的閉環系統內完成,所生成的文化數字內容與互聯網平臺對接。三是為各類文化機構和個人在國家文化專網中搭建“數據超市”,依法合規開展數據交易。四是將國家文化專網對接公共文化云,將文化數字內容分發到文化館(站)等各類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五是推進文化體驗園、館、廳建設,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為不同場景和各種消費端提供持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李吉勇(寧夏廣電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中國廣電寧夏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
目前,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已發布了文化數據服務中心技術要求等標準。根據最新標準,文化數據服務中心分國家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區域文化數據服務中心和省域文化數據服務中心三級部署。西北、華中、南亞等10余個區域中心已相繼獲批建設。中國廣電寧夏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廣電寧夏公司”)、中國廣電湖南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等已經啟動國家文化大數據省域中心建設。
中國廣電寧夏公司全力搶抓“東數西算”戰略機遇,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優勢,正在按照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的規劃,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寧夏中心(一期)項目,主要包含底層關聯集成系統、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系統。
寧夏廣播電視網目前已建成區市縣鄉村五級貫通、全域覆蓋的廣播電視光纖網絡,寧夏地區廣電5G網絡服務也已于6月27日全面啟動試商用。中國廣電寧夏公司將依托有線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加快部署寧夏域服務體系,形成國家文化專網寧夏區域中心,上聯公共文化機構、文化生產機構、高校科研機構等資源端,下通文化體驗園、體驗館和體驗廳、多網多終端等消費端,實現文化供給側、需求側與文化大數據體系的互聯互通,確保數據傳輸安全可靠。借助中國廣電(寧夏·中衛)數據中心的計算能力,為文化機構后續的數字化文化生產線提供彈性存儲和充足算力。
未來,中國廣電寧夏公司將與有關方面持續加強對接,加速推進相關建設工作,并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進行探索。一是探索中華文化體驗示范園項目。二是探索文化大數據進校園項目,主要立足于全國紅色文化教育和寧夏本地紅色歷史文化分期進行建設。三是寧夏民間文化數據采集項目。
張偉(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有線電視技術研究所所長)
依據《意見》對國家文化專網的要求,國家文化專網建設采用了標準先行的辦法,在標準化設計階段共設計了兩個標準,分別是《國家文化專網組網技術要求》《國家文化專網服務技術要求》。目前,國家文化專網的團標《國家文化專網組網技術要求》已經發布,《國家文化專網服務技術要求》正在籌備中,很快會啟動。
目前,中國廣電獲得了第四張5G牌照,成為名副其實的第四大運營商。如何借助已有的有線網絡資源,通過進一步的網絡升級改造,提升新業務承載能力,特別是做到和移動5G網絡的互聯互通,是中國廣電乃至整個有線電視行業演進的主要方向。
接入文化專網對推動廣電宣傳文化機構轉型升級意義重大,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文化專網建立在廣播電視網絡之上,這是一張完全由廣播電視部門也就是傳統的宣傳部門所掌控的網絡,在其上部署內容和業務首先可以保證其安全性。二是,中國廣電和各廣電宣傳文化機構都是宣傳系統出身,業務系統和網絡之間的對接和關聯問題也更好處理,畢竟思維方式更為一致。三是,廣電宣傳機構對接國家文化專網,使得自身的內容輸出又多了一個渠道。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