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案例】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改革的“鄂爾多斯樣本”)
在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過程中,如何應對廣電和報社不同媒體形態的破“界”融合,產生“化學反應”,內蒙古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通過實施體制機制重塑、流程再造、產業重構等一系列改革舉措,融合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被譽為中西部市級媒體深度融合改革的“鄂爾多斯樣本”。
2022年9月,作為中宣部確定的全國首批地市級媒體深度融合改革試點,內蒙古首家地市級融媒體中心——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正式組建。通過近兩年的融合改革,初步實現了體制機制更活、采編效率更高、經營潛力更大、發展后勁更強的目標。融合改革案例獲評新華社“全國融媒體中心能力建設十佳典型事例”、亞廣協“影響中國傳媒年度創新力機構”等多項榮譽。
一、體制機制改革舉措
一是高位統籌凝“神”。從謀劃階段開始,就成立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鄂爾多斯市媒體深度融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領導市級媒體深度融合改革工作,印發《鄂爾多斯市級媒體深度融合改革方案》,明確了4大類15項改革任務,為媒體融合提供堅強領導保障和政策支持。中心成立后,推動機制改革向“深”,對標優秀地區經驗做法,制定績效薪酬辦法、競聘上崗方案等配套制度;統籌調度向“強”,成立編委會、經委會、技委會、安委會等4個議事協調機構,對中心的新聞宣傳、經營管理、技術保障、安全生產工作進行統一指揮調度,推進一體化發展。
二是機構設置強“筋”。精簡領導職數和內設機構。處級領導職數精簡33%;中層正職精簡30%,內設機構精簡28%。整合分散在各媒體平臺上的采訪、評論、編輯力量,組建策劃部、采訪部和7個全媒體新聞編發部,建立統一策劃、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發布、全媒傳播的新型采編流程,中心生產流程得到優化,采編力量得到加強。
三是隊伍建設壯“骨”。打破不同單位之間的部門壁壘,實行全員參與、競聘上崗。原有48名正科級干部使用26名,9名副科干部競聘使用到正科崗位,22名中層正職主動讓賢成為指導員,中層正職干部平均年齡由49歲降到43歲。制定中心《人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實施方案》《優秀人才評選管理辦法》等系列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制度,引進高層次人才12名,面向社會公開招錄專業技術人員34名,采編崗位專業技術人員占比提高到90%以上。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中心和公司分別制定績效考核制度,以崗定薪、優績優酬、特崗特酬,將平均績效提高至鄂爾多斯市平均績效近2倍,績效系數設置向策采編發評崗位傾斜,解決了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兩撥人”“兩張皮”問題。
四是流程再塑化“淤”。通過機構重組、流程再造、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人才共用、一體發展,建立起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傳播體系。整合原廣播電視臺、日報社、新媒體中心3家媒體資源,關停并轉“天驕云”“鄂爾多斯手機臺”“鄂爾多斯之音”3個客戶端、“鄂爾多斯新聞網”“鄂爾多斯日報”“鄂爾多斯頭條”3個新聞類平臺號、曲藝評書廣播1個廣播頻率、城市生活頻道1個電視頻道等平臺,宣傳平臺從原來的94個精簡到25個。集中力量打造“暖新聞”客戶端及系列同名平臺號,形成“臺報網、端微屏”優勢互補、品牌傳播的“暖新聞”全媒體傳播體系。打通廣播、電視和報紙相關業務系統,建設全媒體融合平臺及指揮調度平臺、城市資源庫平臺,為新型采編流程提供一站式一體化技術支撐。
五是兩線發展造“血”。大力實施“新聞+政務服務商務”戰略,持續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事業+產業”方面,成立經委會統籌中心媒體資源與公司經營。“新聞+政務”方面,精心策劃、有效傳播,創作有思想、有高度、接地氣的內容產品,推出全媒體問政欄目《暖城聚焦》。“新聞+服務”方面,積極參與市域社會治理,在“暖新聞”客戶端開通集政策宣傳、民情溝通、便民服務三大應用場景為一體的《家園》服務頻道,客戶端上線《暖融融》服務頻道,《為愛發聲!幫助這位大學生完成大學夢》等20余期公益活動切實為群眾解決煩心事、憂心事。“新聞+商務”方面,高質量完成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會、全國舞蹈展演、全區十五運等重大活動宣傳服務。圓滿完成鄂爾多斯城市形象戶外媒體宣傳項目。承辦50多場大型會展活動與文藝演出,拓展微信全球直播、電視廣告等宣傳業務20多項,攝制宣傳片、專題片30多部。
二、體制機制改革顯成效
通過改革,中心各自為戰的采編隊伍得到有效聚合,采編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內容策劃、制作、生產能力持續提升,適合移動傳播、社交傳播、受眾喜愛、刷屏熱傳的融媒體作品形態不斷豐富,在中央和自治區主要媒體上稿率明顯上升,中心干部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為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目標夯實了基 礎。
(一)抓好主題報道凝聚精神力量
聚焦主題主線,開展“牢記總書記囑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鄂爾多斯回響”等系列報道,開設“全國一流營商環境創建進行時”“高質量發展看鄂爾多斯”等專欄專題60多個,2023年發稿13.7萬條,日均發稿370余條,總閱讀量3.76億,100萬+以上作品100余條。全媒體作品共有32件作品獲全國性行業獎項,63件作品獲自治區級獎項,如紀錄片《黃河在這里轉彎》被廣電總局評為“2022年度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優秀長片”,是自治區唯一獲獎紀錄片;《巖羊爸爸》榮獲第十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紀錄片單元優秀獎單元最高獎項金海棠獎;廣播劇《黃河謠》獲內蒙古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二)講好暖城故事提升城市形象
國內傳播方面。在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草原全媒、奔騰融媒等中央及自治區主要媒體刊播融媒作品5500多條,在自治區各盟市上稿排名第一;在奔騰融媒和自治區廣播端上稿量均位居全區第一。承辦全國第三屆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論壇并舉辦“暖城之約融創未來”主題采風活動,相關稿件被半月談網、鳳凰網、搜狐網等轉發。
國際傳播方面。2023年4月成立內蒙古首個國際傳播中心,在推特、臉書、ins等海外社交平臺開通“Discoverordos”賬號,全年累計刊發稿件3000多條,總閱讀量突破10億,實現鄂爾多斯新聞史上第一次向海外傳播。通過線上線下互動開展“百城百屏”城市形象主題宣傳活動,線下在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及國內100個城市核心商圈戶外大屏上連續7天播放鄂爾多斯城市宣傳片,線上在海媒賬號、央媒同步傳播,助力暖城鄂爾多斯走向世界。成立鄂爾多斯國際傳播(人才)研修交流中心及實訓基地,與中國外文局教育培訓中心開展深入合作。
(三)強化輿論監督助推市域治理
推出鄂爾多斯首檔全媒體輿論監督欄目《暖城聚焦》,由市委成立市聚焦辦,形成由市聚焦辦選題研判、市融媒體中心制作播出、再由市聚焦辦效果評估的閉環管理模式。市融媒體中心與市聚焦辦建立問題線索庫,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民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問政。欄目自2023年7月開辦以來,《莫讓電梯變“滑梯”》等典型報道、追蹤報道在全社會引發熱烈反響,與屬地政府前期建成的社區服務平臺“多多評”和接訴即辦市長熱線工作平臺合力形成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引起新聞界和學界廣泛關注,成為媒體輿論監督“鄂爾多斯現象”。
(四)特許經營助力宣傳和產業“兩加強”
鄂爾多斯深入貫徹落實采編經營“兩分開、兩加強”要求,在體制上建立“中心+公司”的發展模式,在機制上探索特許經營的管理辦法。
建設“中心+公司”發展模式。鄂爾多斯市融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是由中心黨委書記兼任公司董事長,突破事業單位黨員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的障礙。積極推動培育“新媒體運營、文化會展、出版印務、發行物流、廣告傳媒、教育培訓、數智服務、旅游研學”等核心產業板塊,構建了主業突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的多元發展格局。營收首次破億達到1.2億元,反哺新聞事業3000多萬元,中心和公司員工年收入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激活宣傳了資源潛力和干事活力。
通過特許經營權破解采編經營“兩分開、兩加強”難題。根據國家《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心探索向公司授予媒體資源的特許經營權,簽訂年度媒體資源和平臺的經營合同,同時成立中心和公司領導及有關中層干部為成員的議事協調機構“經委會”,協調解決宣傳和經營活動中的具體問題,實現宣傳載體和媒體資源的合理合規經營,促進宣傳和產業的“雙向奔赴”“兩加強”。
三、下一步規劃
一是堅持守正創新,推進媒體融合改革實現新突破。繼續加強“暖新聞”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加強內容創新生產,增值媒資數據、跳出鄂爾多斯辦媒體,全面推廣“暖新聞”品牌,加強全媒體品牌塑造傳播,激發內部活力,從“相融”邁向“深融”,再到“精融”。
二是強化產業經營,探索融媒產業多元發展新實踐。依托市融媒體中心的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帶動市融媒公司旗下產業發展壯大,為經營工作高質量發展拓展新空間、注入新動能,更好實現產業經營反哺宣傳事業。
海峽廣播電視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軟件大道89號福州軟件園A區28號樓五層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閩ICP備12023208號